是问题还是问难?

有些人宣称地方召会里不容许人提出问题。一面而言,任何一个地方召会都不该有这种情形。另一方面,所有的圣徒都必须分辨合适与不合适的问题,分辨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难。一个合适的问题是以得到答案为目的,这答案可以使人明白真理,在基督徒生命里长进,或是解决难处和疑虑。后者也许包括为解决发生在生活里的问题寻求帮助,这些问题拦阻了提问者或其牧养之人的长进。

倪柝声和李常受经常会在非正式的聚会里,留出时间让人提问。李弟兄也十分鼓励在排聚会里彼此问、互相答。例如,在一九九〇年与安那翰全时间训练的一次交通里,他说到:〝在我们的研究和实验里,我们发现最好的教导之路,乃是在排聚会中提出问题。借着问合适的问题,并回答别人的问题,我们自然就教导、指导并成全别人〞(排聚会的实行,第一章)。

有些问题可能会损及别人的形象。这类问题应当照着一九三三年倪弟兄给一位弟兄的便条里所写的原则来提问:〝用对的灵,以对的方法,作对的事〞(转述在〝生机建造的召会作基督的身体〞,第五章)。首先要的考虑是这样的提问是不是一件对的事?其目的为何?是否有助于生命的供应?能否保护别人不受伤害?其次是如何以对的方式提问。是否可能对他人的声誉或是在场的人造成伤害?若是如此,就该以私下的方式,向一些在生命上成熟、可以提供帮助而不受影响的人,提出这些问题。第三个要考虑的是用对的灵,这与提问者的动机有关。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接受帮助或帮助别人,还是为了攻击别人或散播闲话?

问题与问难的差异与这些考量极其相关。问题是为了得到答案,问难则不是。四福音给我们看见,很多提问可能是不真诚的。例如犹太人的宗教首领袖问主耶稣问题,为着要陷害他(太二二15-40,可十一27-33)。这样的问题是不合适的,主也没有照着提问者的要求回答他们。

使徒们在庇哩亚传福音时,行传告诉我们:〝这里的人比帖撒罗尼迦的人开明,他们热切的领受这道,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些事是否这样。〞(十七11)。庇哩亚人之所以更为开明,是因为他们把使徒的话和圣经作比较,以解答他们的问题。李弟兄从两位知名学者处得到〝比较开明〞的意思:

卫恩(Vine)说,原文〝比较开明〞一辞指明庇哩亚人心思比较开明。布鲁斯(F.F. Bruce)说,这辞的意思是开放,没有偏见。我相信这些庇哩亚人不顽固,相当有智慧。我们什么时候顽固,就无法开明。(使徒行传生命读经,第四十六篇。)

李弟兄呼吁信徒要以同样的原则查考主恢复的职事对于诸天之国的教导:

我们盼望所有神的儿女都能照着主的话,像庇哩亚人一样认真查考这事(徒十七11)。若这是神的真理,盼望弟兄们都能接受,若只是人的说话,我们也会欣然丢弃。我们愿意从弟兄们接受任何真理上的指正。(圣经要道〔卷五〕,中文无 ,英译。)

一个不带偏见、心思开明的人问问题是为了得到答案。然而圣经告诉我们,问题往往出自不同的动机。宗教人士几次来到主耶稣这里,想问问题来陷害祂,为了要控告祂。(太十二10,二一23-27,二二15-40,约八5-6)。这些不是真诚的问题,而是问难,为了找把柄来控告祂。保罗在写信给提摩太时,将辩论(譯註:原文与提前六4的〝问难〞同字,全文同)与争竞放在一起(提后二23)。满了问难的人是好争竞的,他们不是在寻求答案。保罗甚至说到有些人〝好问难,争辩言辞〞,由此就生出〝恶意的猜疑〞(提前六4)。这些人〝不赞同健康的话…为高傲所蒙蔽,一无所知〞(3-4节)。换句话说,当健康的话临到他们时,他们拒绝这些话,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偏见,宁愿倚靠自己的争辩。

〝好问难,争辩言辞〞(直譯,患了問難和爭辯言辭的病)意即被这些事消耗。这里的〝患病〞,在希腊文里有〝因不健康的食欲而患病〞的含义。卫斯特(Wuest)将这字形容为〝对某种事物有病态的喜好〞(“The Exegesis of 1 Timothy,” Word Studies 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92,中译)。一个患了问难病的人,只对问难和辩论有胃口,并不在意答案。在问题得到解答后,他要不就是无视答案,要不就是提出另一个指控。没有任何答案能满足这样的人,他的问难和言词争辩永无止境。

在提前六章四至五节里,保罗说到问难和言词争辩会生出〝嫉妒、争竞、毁谤、恶意的猜疑,以及那败坏了心思…而失丧了真理之人无止境的争论〞。一本广受尊重的新约希腊文字典将这里〝恶意的猜疑〞描述为〝有病态倾向的人〞在与对手辩论时〝想尽办法以各种方式抹黑对手并凸显自己〞所用的〝邪恶阴谋和常见暗示〞(《新约神学词典》,第四卷,格哈德·基特尔(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Volume IV, Gerhard Kittel, ed., trans. by Geoffrey W. Bromiley, 1019, 中译)。这不仅仅是个人私下的怀疑,而是积极的宣传一些自我表白的暗示,好破坏目标对手的声誉。这种没有事实根据的暗示,就是那些严重患有问难和争辩言辞之病的人控告他人时的特征。

令人注意的是,有些多年来最积极散播问难的人,是那些曾经因分裂活动或不当行为,被召会责备或置于某种管教之下的人。他们不但没有为自己应受管教的行为悔改,反倒自封〝专家〞,借着扭曲他人的言论和制造出不同版本的故事,将自己重塑成英雄或受害者,或二者皆是的形象。

关于问难,保罗给提摩太的教导是直接且明确的:〝至于愚拙无学问的辩论,总要弃绝,知道这些事是产生争竞的〞(提后二23)。同样,保罗告诉提多:〝但要远避愚拙的辩论〞(多三9)。提前六章四节里的〝好问难〞,与三节里〝赞同健康的话〞相对。在提多书一章九节里,保罗清楚指明,这些健康的话就是使徒的教训(徒二42),与以下所说之人〝虚空的话〞相对:〝有许多人不服约束,说虚空的话,欺哄人…这些人的口必须堵住〞(多一10-11)。然后保罗指示提多:〝至于你,要讲那合乎健康教训的话〞(二1)。我们若要有健康的基督徒生活,就要以健康的教训为饮食。这也该是我们彼此说话时的内容。

愿主使祂的恢复里满了合适、寻求的问题,并使我们蒙拯救脱离那些试图破坏神经纶之成就的问难。